• Thu. Sep 11th, 2025

京东VS美团:谁先到达你的半小时生活圈?

Jun 13, 2025

题要:即时零售之战,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是一场关于未来、关于效率、关于用户心智的战争。

作者|华祥名

编辑|蔡咏梅

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时代,一场关乎未来万亿市场的战争正在悄然上演。

 

连日来,京东与美团,两大互联网巨头,一个以电商起家,一个靠外卖称霸,如今却在即时零售的赛道上狭路相逢。

 

这不仅仅是一场外卖市场的争夺,更是对未来即时零售格局的深度布局,是一场关乎商业战略、用户心智与城市生活节奏的系统战争。

 

京东与美团的交锋,早已超越商业竞争本身。它是数字经济对传统零售的降维打击,是资本狂潮中劳动者权益的觉醒,更是中国商业文明从“效率崇拜”向“价值重构”的艰难转身。

 

当刘强东与王兴在万亿棋盘上对弈时,每一个棋子落下的声响,都在叩问这个时代的终极命题: 

 

科技的算计无处不在时,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守护人性之光?

 

 

1、

 

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可谓是占尽先机,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护城河。

 

745万骑手如同灵动的城市轻骑兵,穿梭在大街小巷,凭借强大的执行力,实现30分钟送达,覆盖全国2800个县区,这是其兵力上的绝对优势,为用户提供了高效的配送体验。从用户和商户层面来看,美团拥有6亿用户,已然形成“急用找美团”的心智闭环,680万商户紧紧依附,美团成了连接供需两端的关键枢纽,掌控着庞大的商业网络。

 

面对京东的来势汹汹,美团也有着自己的反击策略。利用外卖场景的高频触达,美团巧妙地拓展用户的即时需求,将业务从单纯的餐饮外卖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,如买票、买菜、买日用品等。每一个外卖订单都可能成为引导高客单价闪购订单的入口,实现了业务的协同发展。同时,美团大力扶持超级商户体系,通过构建平台与商户的利益共同体,进一步稳固了自身的竞争优势。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,不仅筑高了平台的护城河,还牢牢锁住了供应侧资源,后来者想要突破,绝非易事。

让我们再来总结对比一下双方的势力——

 

美团的杀手锏是“高频打低频”,用外卖流量哺育闪购生态,2024年闪购日均单量突破1000万,3C数码订单量已达京东全站四成。而京东则试图以供应链优势反攻,将家电配送时效压缩至30分钟,让美团的“送外卖”变成京东的“送一切”。 

 

美团的护城河:

 

745万骑手的“蜂群战术”:日均处理8000万单,30分钟送达率98%,用高频外卖驯化用户心智,形成“急用找美团”的肌肉记忆。

 

闪电仓的“毛细血管”:3万个前置仓渗透社区末梢,生鲜损耗率仅0.3%,用数据流重构城市商业神经末梢。

 

生态绞杀链:外卖→到店→酒旅的流量闭环,让商户沦为“流量佃农”,佣金抽成高达23%。

京东的破城之道:

 

达达秒送的“铁甲洪流”:130万骑手+1500个前置仓,承诺“1小时达”覆盖90%订单,用仓配一体化撕开美团防线。

 

品质外卖的“降维打击”:0佣金吸引海底捞等连锁品牌,主打“三重审核+溯源系统”,试图用正品心智颠覆外卖市场。

 

刘强东的“兄弟经济学”:骑手五险一金+家庭双职工待遇,用“人文牌”撬动社会价值天平,倒逼行业重构劳动标准。

 

美团用“30分钟送药”培养急救依赖,京东则以“9分钟达咖啡”狙击白领心智,本质是争夺用户决策的“第一反应权”。美团现金流708亿构筑护城河,京东以电商输血支撑持久战,这场消耗战没有退路——

 

“若失去即时零售,京东将退回’次日达’的青铜时代;若丢掉外卖入口,美团会沦为’生鲜配送工具人’。”

 

但,打仗最终需要的是钱。

 

让我先来看看美团2024年的业绩报告,报告显示,2024年总收入是人民币3,376亿元,比2023年增长22%。净利润是人民币358亿元,同比增长158.4%。持有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理财投资分别是人民币708亿和人民币970亿元。

 

虽然目前并不清楚京东究竟准备了多少粮草弹药来投入这场战役,毕竟京东集团和京东物流是两家上市公司,内部财务计划难以完全洞悉。若仅依靠京东物流的现金流,或许难以支撑长期消耗战,但京东集团加上京东商城,便具备了持续造血的能力,也就拥有了与美团打持久战的资本。

 

这场战争没有速胜者。美团现金流充沛却受困于社会责任争议,京东高举道德旗帜却面临组织架构的阵痛。当无人机划破夜空、无人车穿梭街巷时,技术的冰冷与人性的温度正在寻找平衡点。 

 

或许真正的胜者,将是那些让骑手不再困在系统里、让商户不必跪着赚钱、让消费者既享受极速又获得尊严的企业。正如网友所言:“当‘内卷’的方向变成改善劳动者待遇,这样的战争值得鼓掌。” 

 

这场战争的本质,是对现代人“时间主权”的争夺。当95后愿意为30分钟送达多付10元运费时,谁掌控了“即时满足”的按钮,谁就扼住了消费升级的咽喉。但不管怎么样,若商业的终极命题是“让城市更美好”,答案不在佣金率或市占率,而在每个骑手平安归家的路灯下,在每盒药抵达时的温度里。

 

 

2、

 

刘强东的野心,从来不止于外卖。当消费者在京东APP下单一份黄焖鸡米饭时,系统正悄然推荐着旁边的iPhone15——高频外卖只是诱饵,真正要“钓”的是3C数码、生鲜医药等高毛利低频品类。  

 

京东的战略目标十分明确,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即时履约网络,结合高价值的品类和品牌供应链,实现数据闭环,强化自身生态。通过即时零售业务,京东能够获取更多的用户数据和消费行为信息,从而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,优化商品推荐和服务体验,提升用户粘性和忠诚度。在这个过程中,京东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业务边界,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建立深度合作关系,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开放、多元的商业生态系统。

 

京东决战的底牌是,二十年铸就的供应链长城。亚洲一号智能仓的自动化率达75%,达达130万骑手与“9分钟送达”的极限时效,正在将“次日达”的物流网络改造成即时零售的“毛细血管”。更厉害的是刘强东的“击穿价”战术:海底捞火锅底料0.99元、黄河口大闸蟹19.9元两只,价格屠刀所向,连美团也不得不仓促应战。

 

京东在电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,以强大的供应链和物流能力闻名。然而,随着电商市场逐渐饱和,传统电商增长放缓,京东急需寻找新的增长曲线,即时零售便成为其战略转型的关键方向。京东布局即时零售,旨在通过线上下单,30分钟到1个小时送货到家的服务,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重构用户对购物时效的预期。通过在城市中广泛布局网点,打造强大的即时履约网络,实现从传统电商向即时零售的转型升级。

 

京东自身的优势也十分显著。其强大的供应链和物流能力,是参与即时零售竞争的坚实后盾。多年来在电商领域积累的经验和资源,使其能够高效地整合商品资源,确保商品的品质和供应稳定性。

 

刘强东这个极具影响力的IP,也成为京东的一大助力。

 

刘强东亲自下场,展现出的接地气形象,刘强东穿外卖服吃火锅的短视频引爆全网,将商业竞争升维成“人文关怀”的道德高地。不仅拉近了与消费者和员工的距离,还在舆论上为京东赢得了不少关注和好感,节省了大量的广告费用。同时,他的亲自参与也激活了京东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,让京东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更具战斗力。

 

京东的进攻,看似是外卖市场的“搅局者”,实则是对即时零售市场的深度布局。京东通过“京东到家”和“小时购”业务,已经在即时零售领域崭露头角。

 

 

3、

 

商业的江湖,从来不缺故事。

 

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报告显示,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了 6500 亿元,同比增长 28.89%,预计 2030 年将超过 2 万亿元 。如此巨大的蛋糕,自然引得众多企业垂涎欲滴,美团和京东自然也不会例外。

 

这场看似外卖的战争,实则关乎未来一个万亿规模的即时零售市场。

 

孙子兵法有云:“善战者,先为不可胜,以待敌之可胜。”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时代,谁能掌握最后一公里的战争主动权,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商业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。而其中最狠的一招,往往是让对手误判真正的战场所在。

 

无论最终谁胜谁负,这场战争都将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带来新的启示与思考。它让我们看到,真正的商业高手,不仅要看清眼前的战场,更要看到未来的趋势。在这场战争中,美团与京东都在努力成为用户生活中的“默认选择”,从点外卖到买药、买菜,入口即心智,心智即市场。

 

这场京东与美团的即时零售之战,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商业未来的角逐。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,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,谁就能在这个万亿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美团凭借先发优势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,在即时零售市场占据领先地位。但京东也不甘示弱,凭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坚定的战略决心,正在全力追赶。

 

京东与美团的即时零售之战,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是一场关于未来、关于效率、关于用户心智的战争。美团的护城河坚固,反击策略精准;京东的布局深远,优势明显。这场战争的结果,将深刻影响未来即时零售行业的发展走向。

 

但无论结果如何,这场竞争都将推动即时零售行业的快速发展,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和选择,为整个商业世界注入新的活力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